藏族奥运奖牌第一人:从高原到奥运走过"八万里"
中新网拉萨8月20日电 (记者 陈韬彬)北京时间8月20日1时30分,中国藏族选手切阳什姐再次站上奥运女子20公里竞走决赛。而在地球的另一端,以她为原型而创作的励志体育电影《八万里》,近日在拉萨首映。
四年前的伦敦奥运会,切阳什姐打破亚洲纪录,在摘走铜牌(后递补获得银牌)的同时,也成为首位夺得奥运会奖牌的藏族运动员。
《八万里》以切阳什姐的成长经历为线索,讲述了一位汉族教练扎根西部,重拾自我,并带领和培养高原儿女为奥运拼搏的故事。影片中,一个曾经怀揣奥运梦想的长跑者,在经历了伤痛和失败之后,来到雪域高原放逐自己。除了空旷壮美的草原,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场马背上的角逐。他惊奇地发现一个9岁的“假小子”,跌落马背却又奋起直追的不屈,依稀点亮了他内心已覆灭的火种。
“这一次点亮,就此开启了高原儿女的梦想之旅,撞击出一段深厚的师徒情感。切阳什姐一步一步从高原走向奥运。”该片导演科克·阿旺丹增介绍道。
在他看来,《八万里》是一部体育类型片,但更是一部人性片。
“这部片子更关注的是中国基层体育,特别是条件最艰苦的西部高原地区。中国这一类型的电影太少了。”科克说,“《八万里》片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通过人的内心来展现。我们基层的体育工作者,除了面对平常的工作外,大部分是在面对自己,内心的争斗和挣扎是最重要。人在这样的高海拔地区,大家都觉得没有希望的地方,如何把自己变为希望。”
中国目前体育人才的选拔方式主要是从基层挖掘“好苗子”,然后一步一步往上输送,直至国家队。“如果没有基层体育工作者辛苦的工作和发现,很多体育工作是没法开展的,这是中国体育的一大特色。”科克继续说道。
但在条件艰苦的高海拔地区,影片中这位教练的每一次良苦用心,到最后都可能成为“分别”,因为他培养的孩子有的要离开了、有的要上学了、有的要挖虫草了……
“也许就是在这千千万万的‘分别’中才能发现“真金”,最后坚持下来的也许就这么一个。他真的不知道,培养了那么多最后都去哪了。但他永远会坚守自己,给自己一个‘八万里’,自己来跑,在岗位上来完成他自己的‘八万里’。”
科克表示,该片不仅是讲述一个人的故事,更是一个群体(基层集体工作者)、一个民族团结的群像雕塑,“‘八万里’不仅仅是训练的里程,更是每个人百转千回的心路历程。”
《八万里》主创团队表示,选择在里约奥运期间首映,正是希望通过这部影片,让更多的人来了解高原体育;同时也是向奥运健儿致敬、加油,为所有奔跑在梦想道路上的青少年助威。
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女子20公里竞走决赛,切阳什姐在12公里后因体能透支,渐渐从第一集团掉落,但凭着一股狠劲,咬牙坚持,在14公里时重新追上第一集团,并最终获得第五名。
科克和主创团队们一直熬夜守护在电视机旁关注着切阳什姐,在他看来,参与奥运才是最重要的,虽然最终没能登上领奖台,但切阳什姐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坚持让世界见识了藏族人的坚强。“她在我们心中永远是第一名,只要在那个赛道上,就是最棒的。”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