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浪奥运

邹市明用拳击征服女主播 先天劣势逼出最强优势

新浪体育讯

关注
邹市明谈英雄与责任

近日,奥运冠军邹市明接受了香港电台第一台《我的奥运不是梦》节目的专访,与主持人孟繁旭一同回顾了自己的三次奥运之旅。

“拳手”用拳击“征服”太太

邹市明说“拳王”只会是一个阶段的,他总会被一个新的“拳王”所替代,但是作为“中国拳手”那就是永久的。

作为中国最出色的拳手,拳击对于邹市明来说就是一种责任,踏入拳击这个舞台,从小有成就到每一块金牌的诞生,再到努力去卫冕每一块金牌,一路走来,邹市明会不断地把责任放在自己身上。因为他会感觉,如果不努力的话,中国拳击可能又会回到以前那种不被关注,甚至被冷嘲热讽的状态。披着荣誉的战衣就有责任,必须要坚持下去。今年是邹市明坚持的第二十个年头。

“女孩子,肯定会爱上打拳时的男生,因为他起码是一个勇敢的人,而且通常情商也很高,因为拳击运动包含了很多的智慧。”邹市明说,“凭借这方面征服了我现在的太太,这也是我很成功的一个战役。”其实在西方国家,拳击是一项绅士运动,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都是一些坏小子在玩拳击。练习拳击必须要有一个坚持和忍耐的过程,必须要先战胜自己,再战胜对手。

一个关于“金腰带”的梦

邹市明练拳练了二十年,前十年几乎每天都是抱着很新奇、很兴奋的心情去练拳的,每天走在训练场上都是很朝气蓬勃的,甚至教练说,OK,不要练了,他还是会继续。但是后几年,绝对是煎熬,那种煎熬不是舆论给邹市明的,而是自己给自己。正因为如此,在他拿到伦敦奥运金牌之后,觉得不敢再参加奥运会了,四年一次对于邹市明来说真的是压力太大。比如说,世锦赛的赛场上一百减一是九十九,而奥运会赛场上一百减一就是零,绝对是要零失误。可能拿奖牌是很容易,但是若想要在奥运赛场上登顶,绝对是技术、战术和心理的各个方面都要万无一失。

邹市明有一个关于进军职业拳坛的梦想,小时候,他端着小板凳,看着黑白电视,看拳击比赛,“金腰带”就是他拳击运动的梦想。邹市明参加过三届奥运会,即使拿到了金牌,他依然憧憬能登上职业拳台。

其实2008年后他就有这样的一个念头了,但是当时国家需要邹市明,他认为如果2008年在北京家门口拿过金牌,然后就“昙花一现”了,这不有利于中国拳击运动的发展。所以,为了祖国的需要,邹市明又坚持了四年。但这四年结束后,肯定要给自己一个答案。因为年纪也在慢慢增大,生理机能也肯定在下降,真正要面对职业赛场的十二回合,那种更激烈的战场上去肯定还是有很大的考验,自己也是斟酌了很久,但是最后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家乡当地很多重要的职务,然后和爱人手牵手就去了美国,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。

这两年的时间,邹市明和他的妻子也更深入地进行了拳击文化的学习,交了很多朋友,并希望这些能为今后搭建一个桥梁,为更多有职业拳击梦想的年轻人,能够踏过邹市明建立的这个桥梁,真正走到美国职业拳击的舞台。

奥运会 一个美丽的梦

1996年,邹市明刚刚到正规的体校里面去学拳击,躺在宿舍里看亚特兰大那届奥运会,看到国歌奏响,国旗升起,心情特别激动,当时还幻想如果要是自己站在领奖台会是什么样。直到2003年世锦赛拿了银牌,才真正有点具体概念地去想奥运会的事。2004年邹市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,因为是世界顶尖的赛事,心里很紧张,准备也不太充分,再加上经验不足,导致在领先的时候被反超,失去了那块金牌。

这一次痛失金牌一直让邹市明内心感到很遗憾的,毕竟奥运会四年才一次,邹市明当时觉得四年之后的事还很难想象,肯定会有更多的困难,也不确定自己还有没有机会拿到金牌。当邹市明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真正拿到金牌后的几天里,每天早上醒过来,才意识到,哇,自己是奥运冠军了!

但是如今邹市明在回忆当时的经历时,再回想起来才觉得那块铜牌拿的值得。他认为如果2004年他就拿到那块金牌,年轻气盛就会飘飘然,可能反而不会再有现在这么好的成绩。因为比赛的决定有时候就在一瞬间,可能一点点的骄傲和自满,导致的小失误就会影响整场比赛。正是因为没有拿到金牌的挫折,才能真正体会全力以赴的意义。邹市明说:“练拳的人可能都会觉得,拳如人生,每个人可能都会在你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悟出来很多人生的道理。”

对于邹市明来说,奥运会是一个梦。因为没有多少运动员能有机会去参加奥运会,所以在参加之前奥运就是一个梦,在有机会去参加之后奥运金牌又是一个梦,就算拿到了奥运金牌,再回想之前的以前,包括邹市明现在去回忆,依然觉得奥运是一个很美丽的梦。作为拳击运动来说,有很多和其他运动不一样的地方,拳击的赛制比较长,从入奥运村的第一天要一直打到最后一天,要拿到冠军,最起码要战胜五个以上的对手。

在漫长的比赛过程中,经常是听到中国哪个项目又得冠军了,哪个项目又奏国歌了,加上还要控制体重,所以邹市明心理和生理的压力都会加大。令他印象特别深的是,2008年奥运会打到最后一天,是最后一块金牌,然后甚至是澡都没有时间洗,就直接去奥运会闭幕式现场。可能是刚刚结束比赛,之前悬着的那颗心刚刚放下来,头脑还是很空白的,所以邹市明呆呆坐在草地上,看着周围的运动员在欢腾。那个时刻确实很幸福。奥运会四年一届,在经历了三届奥运会之后,在伦敦奥运会结束时,邹市明觉得自己的奥运梦算是画上了一个很圆满的句号。

令大家记忆深刻的是,每当邹市明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时候,都会泪流满面。但是他却给出了自己的解释: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去感受那一刻,自己却感受过两次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,虽然他也拿过世锦赛等其他比赛的金牌,只有当站在北京奥运会的金牌领奖台上的时候,心情是控制不住。本来想着中国爷们儿,有泪不轻弹,但当国歌唱到“中华民族到了…”的时候,脑海里各种回忆交替,说不清是哪些画面,过去各种好的不好的回忆都交织在一起,心情五味杂陈,泪水就真的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。

对于奥运会,邹市明表示中国运动员的压力很大,因为国家这么多年培养运一个动员,运动员们确实应该用好成绩回报国家。作为拳击运动,是西方人玩的,而且是对抗性运动,能在这个项目拿到金牌,确实非常争气。

邹市明是一个奥运三朝元老,谈起自己的奥运经历,他感叹道,打江山容易,守江山难。在四年中,要经历不断有新生代优秀的运动员去希望超越你,而且是在对手的教练团队很精细地去研究自己,需要保持很顶峰的状态是很不容易的。而且作为冠军的身份,对手和自己打,可能输了会觉得输给卫冕冠军也不丢脸,但是如果卫冕输给一个新人,自己也会很懊恼。所以这么多年,心理素质也必不可少。

选择拳击 拒绝懦弱

说起为什么会选择拳击,邹市明说起自己小时候身体特别瘦弱,妈妈做了一个很大的决定,让他去练习武术,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又接触到了拳击,也就改变了邹市明的一生,不光是身体还是性格,甚至是人生的道路。所以,拳击成为了邹市明人生的一部分,他说:“就算之后真的不站在拳台上了,我一定还是活在拳台周围的”。

对于拳击这项在普通老百姓看来并不是传统的运动项目,邹市明却觉得挺传统的。他认为平时大量的训练和比赛,产生一些伤病,都是很正常的。比如赛车选手,一不小心可能车就翻了,发生危险之类的,但是其实他们本身是经过训练,有足够的技术和心理去应对所发生的一切,拳击运动员也是一样。像邹市明小时候练拳,可能稍微一打,哪里出血了,自己和家长就很紧张,但是现在根本不会因为运动员受伤就暂停比赛,所以这就是这个项目赋予邹市明的成长。

邹市明很早就参加了拳击训练,因为当时训练没有一个参照物。因为小时候经常被人欺负,看了一些职业比赛,邹市明想在职业赛场上表现自己。也正是因为拳击,他获得了一些优越感,也愿意去更多地努力,哪怕是不一定有什么结果,也正是坚持和执着让他有了现在的成绩。

“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,包括拳击手,但是他在最黑暗的时候可能会暗自流泪,但是他走上拳台面对大家的时候,就是一个硬汉,哪怕是被对手打倒在地下,他依然还是要挣扎着站起来。”邹市明说。在没有练拳击之前自己的性格比较懦弱,极度没有自信,连说话都说不清楚,家里人也会觉得,这孩子可能今后不会有什么出息。但是谁愿意被别人看不起呢,所以当时不顾家人的反对,没想会取得什么成绩,但还是坚持要走拳击这条路。邹市明现在觉得,只要坚持,哪怕真的一开始走的路错了,但也没准就真的走出另一片天。

实际上,邹市明的身体条件在拳击这项运动中并不是很好。对于拳手来说,手臂一般要长于身高,而邹市明手臂长比身高还短一公分,看起来是劣势,但也正因为这个劣势,邹市明不断练习移动步伐。打出自己的打法,让对手觉得不适应。

职业赛场 高级菜鸟

拳击运动很特别,奥运比赛和职业比赛是完全不来往的,甚至是互相排斥的。打了职业,你就不能回到奥运,中国的体制,要完成奥运的任务,才能有机会去选择职业。当邹市明打完奥运会时,已经三十一岁了,最黄金的年龄已经过去,再去走职业道路会有很多人质疑,但邹市明觉得只要去追过梦,结果也不一定那么重要。走这条路也是有很多付出的,不仅是金钱上,邹市明要把之前的积蓄拿出来作为一些运营资金,而且因为有了孩子,要对孩子的生活有一定保障,但是邹市明的太太还是非常坚定的支持我的选择。

在奥运赛场邹市明是冠军,但是他笑称自己在职业拳坛就算个“高级菜鸟”,这中间的转型和跨越很挣扎,从身体上和心理上还是有不小的变化。因为奥运会的回合数少,而且比较人文,比如拳套会厚一点,要戴头盔,一打中裁判就会去制止,总之还是希望去保护运动员。但职业拳击是市场化的,比赛越激烈越好,但对选手的伤害也会比奥运会大很多。虽然邹市明之前也会和家人说一些让他们放心的话,但是作为职业选手,他也是新人,也有很多地方也要慢慢适应。比如第一次站上职业拳击的舞台,之前戴上拳套打打自己脑袋,激励一下自己,结果可能因为拳套厚度不一样吧,击打的力量也不一样,打了几下,邹市明还觉得有点晕了,当时觉得挺惊讶。

“因为把我这个高级菜鸟放在主赛,还是足以看出主办方对中国市场的重视。”邹市明调侃道。虽然是四回合,但是对于邹市明来说过的太快了,这是奥运结束后,才八个月就开始职业的第一场比赛,所以外界会有一些质疑的声音。

在邹市明的职业赛里,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时间点需要记住,2014年2月22日,第一次以KO的方式赢了对手。2014年7月19日,拿到了WBO国际蝇量级金腰带。2015年3月7日,输给泰国拳王阿泰伦龙,总体上来说邹市明的职业生涯,还是蛮顺的。在这场输给泰国拳王的比赛前,起码有十年没输过,这场失败让他学到很多东西。他说:“奥运冠军只是人生一个阶段的标志,不可能就被这两块金牌束缚住了,就算拿到金腰带,也不能背一辈子,那样活得就太累了。”

对于比赛结果,邹市明却很看得开。他认为比赛结果只是一方面,在还有能力的时候,能对中国拳击事业有所贡献,对于全集的开展和普及起到小小的作用,能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拳击比赛,能有更多的中国面孔出现在世界拳击舞台才是真正的成功。

关于退役 有想法

如今,邹市明已经35岁了,有家庭、有孩子,而且社会上的角色也多了,当然他希望有更好的苗子能上来,也希望自己能再次拿到金腰带,即使拿不到,也没有什么遗憾了。

对于里约奥运会,邹市明认为中国必须要有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拳击选手,不能老跟着俄罗斯、美国、古巴,人种不一样,肌肉不一样,传统也不一样,没有创新是不行的。虽然自己离开国家队了,但也经常会回去看看,现在这个级别,有比较优秀的,已经进入奥运会的选拔,挑战很大,却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,需要运动员能沉住气,有时候年轻的运动员就是需要能够稳住,往往成败在此一举。

节目视频部分,请关注主持人孟繁旭的微博[微博]以及 微信公众号:mengpenpen

加载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