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杰,35岁,已经拿到了中国玉雕大工匠称号,中国玉石雕刻的最高奖——天工奖金奖。
把时间回溯到20多年前,他的父亲干重体力活赚钱,一袋白灰赚一分钱,每天700袋,一个月200多元,家里盖房花了1万多,从于杰7岁还债,还到了18岁。
“贫困给了我必须前进的动力,因为家穷我必须努力学习,把自己的美术天赋充分利用上,现在又成了我带动大家致富的动力。”
于杰如今已经是阜新市玛瑙协会副秘书长、中国辽宁省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、辽宁省最年轻的特级玉雕大师、阜新市劳动模范、阜新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。
初中毕业后,学习成绩不错的于杰本可以上师范学院,但3000元的学费难住了他。
通过介绍,于杰进入阜新市云龙玉雕厂,拜中国玉雕大师杨辉为师,专修玛瑙雕刻设计、玛瑙雕刻技艺。
“我刚进厂做粗工、切坯,端着十斤多重的玛瑙往切料机上送,那心突突的,头一天切完,第二天就不想干了。粗工过了半个月才坚持下来。”
心理上也是不断受打击,于杰一个师兄刚学半年,就能做出粗略版的蟠龙,让于杰很有受挫感。
于杰就这样顿顿吃土豆圆葱,晚上自己切玛瑙、画画,白天工作,干了快一年他的工艺水平已经超过了所有师兄弟。
“我来学习玛瑙工艺时,村里有人劝我,你学那玩意干啥,当个服务员一个月赚500元,三年就能娶个媳妇。我说我喜欢,我学成之后每个月能赚1300元,比服务员多。”于杰说。
在杨辉大师的厂子里工作几年后,他掌握了设计、制作的整个流程,便决心自己创业了。
他和弟弟的小作坊从每个月卖两千多元,到2006年他在阜新玛瑙城租下了一个店面,2008年他贷款买下了店面,2012年又贷款买下了另外一个商业网点,那一年他也成为辽宁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。
今年他有一个特殊的收获,就是他的作品《乡情》今年获得了天工奖金奖,天工奖被誉为玉雕界的奥斯卡,是在全国玉雕界几万件作品中选出500件作品,再评出15件金奖,而且这500件作品中只有两件获得了最佳专题奖,他的作品《乡情》不但获得金奖,同时获得最佳专题奖。
如今,于杰教过的徒弟也有60多个,好几个和他一样自己开玛瑙加工厂,有家、有房、有车,连他徒弟的徒弟也开始有自己的工厂,还有两位已经是省级玉雕大师。
他今年35岁,他希望自己的技术传承下去,去帮助更多和他一样的穷小子去实现梦想。